一、学习者分析
本节课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概念和思维能力,高一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平面几何,因此在机械制图方面学生学习起来应该不是很困难的事。但是机械制图是一门专业知识,和数学中的几何作图是有区别的,所以要让学生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机械制图有一定难度。
二、教材内容分析
1、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
本节的主要内容包含有“设计和交流中的技术语言及其应用”、“正投影形成三视图的方法、原理”、“三视图的绘制方法和规律”是本章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。
2、教学重点与难点
(1)重点:掌握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;掌握三视图的绘制。
(2)难点:能规范绘制简单三视图
3、课时安排:1课时
三、教学目标
1、知识与技能
理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;掌握正投影法的方法、特性及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;掌握三视图的一般绘图规则。
2、过程与方法
通过实物图样对照进行观察、思考、练习,掌握简单的三视图的绘制方法。
3、情感、态度与价值观
感受技术交流中技术图样的作用,养成细致、严谨的态度。
四、教学理念和方法
通过本节教学,使学生能够较熟练地绘制简单的三视图。可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经验出发,按照直观感知、操作确认、思辨求证的认识过程展开,建构正投影与三视图的知识体系。
五、教学过程设计
1、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
本节课内容专业性强、比较抽象,在进行本节教学设计时就如何化难为简、化专业为通俗等问题采取的方式是运用探究式与启发式教学方法,通过视频导入,使学生对设计产生兴趣,为后面的三视图内容铺垫。通过实物案例教学,提高学生对通用技术相关的学习兴趣。
2、教学过程
教学环节 |
老师教学 |
学生活动 |
设计意图 |
情境导入 |
播放宝马汽车视频; 提问:观看视频后有何感想?(想拥有宝马车,想设计定马车等) |
学生观看视频; 学生发表感想 |
激发学生对设计的兴趣。 |
展示汽车设计图纸, 引出机械制图。 |
学生听讲 |
激发学生对机械制图的兴趣。 |
知识建构 |
教师讲授投影、投影法和正投影的概念。 |
学生听讲 |
让学生弄清正投影的方法和原理,为三视图作铺垫。 |
通过课件演示,教师讲解正投影的三个特征:真实性、积聚性、收缩性。 |
学生听讲、思考 |
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。 |
提问:只通过一个方向的投影,能否表现出物体的几何形状?若不能,如何做?进行图片展示。 |
学生思考、回答 |
利用课件展示,让学生自主构建用用三视图表达物体的初步概念。 |
三视图概念的引入,并探究三视图的规律:长对正、高平齐、宽相等。 |
学生边听讲,边回答老师的问题 |
由学生合作探究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、培养学生的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学习能力。 |
合作探究与形成知识体系。 |
1、出示实物,要求学生绘制物体的三视图。 2、根据学生绘制的三视图,由学生讨论,教师再运用正投影特征进行分析和纠正错误。 |
学生绘图、讨论 |
通过师生互动、生生互动,激发思维的碰撞,从面形成正确的理论体系。 |
展示两个实物,要求学生绘制三视图,并对学生绘制的三视图进行评价及纠正,总结三视图的规律及要注意问题。 |
学生绘图、听讲。 |
通过实例,让学生掌握简单物体三视图的画法和注意事项。 |
总结 |
三视图的三个规律:长对正;高平齐;宽相等。 画三视图时,看得见的画实线,看不见的画虚线。 |
学生听讲 |
巩固知识 |
|
|
|
|
教学反思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