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员中心
加入收藏
绿

学习顺其自然比强迫要好

[日期:2011-10-31 15:40:42] [字体:特大 ]

    最近看了一本书,书中讲述的关于“孩子学习的途径”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有所启示,那就是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去学习,要比我们帮孩子设计学习内容好得多,我们要做的工作是引导而不是指挥。下面展示一个例子与大家分享。
    一天,一个七岁的男孩看到并读了一本关于潜泳的文章。就像大多数孩子一样,他对斯库巴自携式水下呼吸器非常感兴趣,对潜水者看到的、抓到的各种各样色彩鲜艳的鱼更加感兴趣——水下世界及水下世界的生物让他非常感兴趣。他很激动,跟他妈妈谈起了这篇文章。不久,他的妈妈又给他找了另一篇关于潜水员的文章。但是,这个潜水员不是去抓鱼,而是去寻找财宝——花瓶、碗、器具、武器等等——这些财宝正躺在三千年前的地中海沉没的一艘船的货舱里。这个故事的每一件事情都引起了男孩的兴趣,而最吸引他的想法是,那些奇异的、漂亮的东西就躺在那儿,没有人知道,已经被遗忘这么长时间了。他开始对创造了这些财宝的克里特岛和迈锡尼的前罗马文明感兴趣。大人给他提供了帮助,为他找了一些相关书籍,这些书他都看了。在这些书中,提到了罗马和特洛伊战争,所以他就读了《伊利亚特》和《奥德赛》的简写本。他在读特洛伊的书中的某个地方时,读到了特洛伊的七个城市,读到了席理曼,也就是那个挖掘七个特洛伊城的考古学家。想到一个城市就那么完全地消失于地下,而另一个城市就在它之上建立起来,而这样的事情还发生了七次,这让他深深着迷。同样让他着迷的还有耐心地使这些被埋葬的城市重现天日的想法。这让他希望找到有关考古学的尽可能多的东西。……接下来,他努力想得到有关那个学科的所有东西。
    这样的事例可以与我们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。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必须自己学习,并展开讨论。在讨论中,他们可以提出很多问题,有些问题不一定非得找出答案。有些问题始终没有答案,但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,引导他们进行一些范围更广的探索。
    比如,春天到了,学生要脱去冬装,衣服在收起来之前,必须要清洁干净。可能有学生会问,为什么羊毛衫不能水洗?很学生都知道因为羊毛会缩水。但羊毛为什么会缩水?缩水后会怎样?于是学生们开始探究。在老师的帮助下,他们通过显微镜观察,发现羊毛纤维有节,由于某种原因,当羊毛洗了之后,这些节就滑到一起去了。在观察完羊毛之后,他们决定把其他很多种织物——尼龙、棉织物、人造丝等也拿到显微镜下观察。他们注意到了纤维本身外表的不同,还注意到了织物的外表跟它编织的方式有关等等信息。于是,他们开始对编织感兴趣,经过一番讨论之后,他们决定用最简单的工具编织一块布料。有人还提议,算出制成一块布料需要多长时间。于是他们体验了工时作为工作计量单位的概念,这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。通过他们的记录显示完成纺织一块小小方形布料用了多少小时。于是他们又想,做一整套衣服那得需要多长时间啊?这带来了很多思考。当他们发现做一套衣服需要多长时间(按照他们的速度)时。他们开始惊讶,早期殖民地时期人是如何抽出时间给自己做衣服的呢?于是他们开始明白劳动分工和节省劳力的机器是多么重要、多么有用。于是他们又开始对古代织布机和现代织布机的调查研究……。
    这个布料工程把学生引向很多个领域进行探索……。比如他们还想染这块布,因此他们不得不去了解天然染料,看如何制作、如何使用他们。因为这些染料大多数都来自植物,这又将他们带向植物学。他们制成了一些染料,对它们进行了试验,他们还对其它各类的毛纤维感兴趣。他们的织物看上去不太像他们平常看看到的、穿的毛料衣服。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差别?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的毛料?于是,他们每看到一个人穿着毛料衣服时就问他穿的是哪种毛料。他们发现毛料有很多种。有人开始在地图上作标志,标出产绒毛的动物各类,以及这些动物在世界上的生存地。他们又开始讨论,为什么有的的毛料比其他的毛料贵。在讨论和阅读之后,他们得出结论,这跟动物有关。动物的繁殖和饲养有多困难、它产多少毛,还与把毛制成布的困难度、运输的远近等因素有关……这引起了更多真正的经济学的思考,以及地理学知识的探索。
    同时他们开始对毛织品和精纺织物的差别感兴趣,还对编织过程和这个行业感兴趣。他们看到机器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布料的价格。谁发明了最初的机器?为了获得这些问题,他们不得不从图书馆、互联网上找答案。他们发现,很多很早期的机器是在英国发明的,他们阅读早期工厂和劳动条件的书,讨论机器对就业的影响,调查机器对附近城镇的影响,仔细思考工会和劳动法规等等。
    这里值得一提的是,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要做以上所有的事情,或者并不是只是做这些事情。但是每个学生都会把他研究的成果向全班(全研究小组)汇报,因此几乎所有的发现同学们都是共享的。
    通过以上的例子,我们可以得出关于孩子学习的途径和方法。我们要把世界看作一个整体而不要把世界分割成密不透风的小类别,我们不要为学生铺设一条通向未知世界的特定的路。我们应该让孩子遵循自己的直觉,学习让他们好奇的事情,而不是给他们指定学什么东西。

阅读:6097次  

复制 】 【 打印
·从“我是中国唯一一位带着枪来上课的老师”谈技术素养 2017-9-1 17:16:18
·我们有科普经费后科技教育是这样做的 2016-12-8 10:47:41
·“接触不良与短路”折射出的技术素养问题 2016-4-17 14:02:44
·语文考试考了一道通用技术题 2015-7-1 15:14:45
·技术素养可以改变生活 2015-6-14 10:57:25
声明:本站部分资料来自网上收集,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,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马上进行整理,谢谢。
当前没有评论
查看全部评论  

 字数:≤255
点评:
邮箱: 姓名:
  • 尊重网上道德,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
  •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
  •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
  •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
  •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